工薪阶层新移民:我的跌跌撞撞首次买房记 | ||
www.bcbay.com | 2014-05-23 20:45:58 加拿大家园 icppss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置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大事儿。看到论坛里有很多同学为了房价是暴跌还是暴涨掐架,决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分享自己的想法,供一些曾迷茫如我们(当然我们现在也还在摸索阶段)的first time buyer一点参考。(投资炒房请绕道。亩该!)
在真正去看房或者关注房市之前,我以为买房是分分钟的事情,最多不会超过一个月就能落实。我最初的唯一要求就是地理位置好(去dt上班方便),其他都无所谓。我们没有太多预算,多伦多又不大,自认为需要做的功课不会很多。本来计划2014年春天看房,5月份搬家。可是当去年10月份第一次抱着玩玩的心态去看open house后,所有计划就改变了。 第一套看的是沿kingston,brimely以西的Bangalow。虽然房龄老,但整套房子还挺有风格,低调雅致,里面面积不大布置也挺温馨的;保养很好,老人家住了几十年的;价格也在预算内,交通也算方便。那个西人经纪说小学也不错。几乎内心就想定下来了。回家后冷静了会,打了电话给认识的经纪,又请教了网友,再查查小学,倒吸一口冷气。Kingston沿线(东部)的区域口碑都不好,好的小学也不在boundaries之内,这套房子还离一个“臭名昭著“(网友原话)的高中不远。再回想起那个西人listing agent当时对区域评价支支吾吾的状态,基本这套房源就走你了。当天晚上心态就调整到认真档,开始了漫长的看房路。 技能get: 1) 不能迷信西人agent或者listing agent。也有忽悠的。 2) 可以不住热门的好区,但千万不能住有治安隐患或比较混乱的区。 3) 学校boundaries自己一定要查清楚。适龄入学的要去打电话确认有没有overflow。 4) 好的Staging的确能让房子增色不少。 5) 看无数的mls或者大字报不如看一套真实房源,和agent聊聊。 因为平时都需要上班,所以看房就只能放在周末,下班晚上基本上就是在刷mls看房源。一开始mls的旧版本信息不完全,所以通常要开很多其它窗口,什么income啊学校范围啊种族分布图啊学校排名的,非常不方便。现在新的mls版就人性化很多了,关键信息全覆盖。更惊人的是现在连成交记录都有的查了。(市场越透明,对agent越是挑战,买家受益)。比起国内网上真真假假的信息来,这里的买家是比较幸福的。 买房主要看两点,需求和预算。我贴着预算关注南部,The Beaches和High Park区,基于现在的状况,第一套房是过渡为主。而家里某人对房子本身要新要大要求一百样,竟然看到姐夫村去了,而且看得是超预算20%以上的listing。总之我们所有的需求都差得是筋斗云的距离,所以经常怄气,可咋整啊。 说来惭愧,我也算在地产业中讨生活的,不过是商业地产方面的(办公和工业物业)。我不是经纪,但是工作中就是和各地的商业地产经纪打交道。照例说如果强悍一点,完全可以抓紧时间考出realtor,自己交易(我有同事也是这样做的)。 但是出于种种考虑我还是坚持要找agent,而且是熟人介绍的。有经验,热心,正气就可以了,不用挑三拣四的。而且我觉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基本就和一个打交道(大家可以接触几个,但是不建议太多)。当然后来又遇到一个热心listing agent一直给我们发房源,也觉得他挺不错的。 老公哀怨说我对agent太耐丝了。工作原因吧,觉得大家都不容易,所以特别体谅。好经纪能用他/她的经验值帮到你,就像小花同学说的事办功倍;差劲的经纪就是忽悠买家,以自己利益为主。其实这行是要靠RP才能越做越好的。 我真不觉得黑心的agent能做得长久。而买房肯定不能全都赖着经纪身上。到后阶段,我们基本是比我们的经纪知道得多。mls大约是晚上11点之后开始更新,关注区域中最新supply我们常常是最先知道。 P.S. 对于经纪这块每个人出发点不同,会有很多争议,每个人对经纪的出发点不同。个人认为这里的commission rate的确很高,不太合理。房屋的流通成本太高。所以普通百姓不会买进卖出玩儿。叫涨的不用太高兴,仅仅去除通胀,汇率,交易费,折旧等,很多房子的资产只是持平而已。 一周后验房: 记得当天下了很大的雪。我们的验房师是经纪的御用大牌,一个西人老头。互相打了招呼后,他就忙活开了。坐在小厅里,想着快过去的2013年完成了那么多任务,还挺感慨的。思绪还没有展开多少,我们的经纪要我们跟着验房师看一下他的发现。 一头雾水的我们跟着老头来到in between的family room,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有一条裂缝。之后在外墙两侧以及背墙,也分别有比常见更宽的缝隙。有一条竟然从地基开到了几乎到房顶。其实裂缝一般房子都有,但如果地基处非常多的话,地下室应会有渗漏。我们通常看房也就看正面,侧面背面容易忽略。而地下室,屋顶,地板,furnance,当然是验房之重。 老头问你们还要我继续验下去么。老法师这样问,我一下没了方向。我说你给我们十分钟考虑。当然这十分钟只是情感上再纠结了一阵。作为我们虽有千万不甘,也是不愿意冒险拿下这类型的房子的。 付了老头100刀路费。他还说你看这里那里好像这个区域的大多数房子都有裂缝问题。说明要不就是地基不好,要不就是开发商质量不过关。好家伙,搞黄了将要到手的房子不算,又在我们好不容易定下的区域划上大叉!老头很风度的安慰我们说房子会有的。Keep happy hunting!开着大卡车扬雪而去。 在另一个帖子里被问及如何找不是华人的房源或华人聚集地,这个不是很简单嘛。大多地区大约避开scarborough, markham 和richmond hill,看listing agent是否是华人中介就可以判断了(西面如密市奥市不熟悉)。之前我看过一套康山的华人的房源,是路冲,装修也差,竟然比周围放的房子叫价都高,而且不肯讲价;另外有套万锦的房子还可以。 但屋里乱乱的感觉,都是床,竟然十几家抢offer,一点都'看不懂。所以不是嫌弃同胞的房子,只是这样的房源很难琢磨。买不起还躲不起嘛。也不是说西人房源就那么靠谱,我们后来的西人卖家就没有好好维护,十年房龄的房子很多东西要修缮,而且一分补贴也木有。西人女agent也超级强硬,也耍些手段。 另外区域是大家有各自的喜好,绝对不是说哪里优哪里劣。每个区都有很好的地方(Scarborough的西南);好的区也有不好的block(north york里也有公租屋)。我个人主要偏向要么靠湖,要么北面新一点的房源。主要关注16街以南,don valley以西,dufferin以东。不在dt上班的同学选择更多。 园友majlww: 验屋环节对外行来说更重要!经验:4年前买的房(新房),验房师的inspection report,内容泛泛,有技术判断的内容不多。 对非专业买家建议 A)建筑方面(目视和手摸): 1,外观有没有裂缝、门窗密闭性(五金),雨水管连接是否密封。 2,内饰:内墙、顶面、窗台口有没有呈45度斜裂缝,否则怀疑墙面结构有问 题。 3,踢脚线、阴角线是否有缝。 B)结构方面: 1,室外台阶和外墙四周有无与地面缝隙,若有,怀疑房屋是否还在沉降。 2,地下室外墙和地面是否有开裂、渗水或结露。有,表示墙面质量有问题。这种房绝对refuse! C) 给水、排水系统: 1,所有冷热水阀门检查是否有滴漏、渗水。 2,地热、生活供热系统开启检查(看:热水炉、阀门、增压泵是否启动正常,有没有异响,调节温度调节器,起码1小时观察:地暖是否平均) D)电气线路检查: 1)打开家里的所有照明电器,检查有无短路(接线好不好) 2)每个插座检查是否有电(自己拿个手机充电器检测) 3) 总配电箱里每个开关表示一个使用回路, 检测每个回路是否供电正常,漏电开关启动是否正常,贴上标签已备维修。 C),D)显得更重要! 。 这些线路属隐蔽工程,一旦有问题就是大问题,其实这才是最重要的验房部分。 我的验房师在设备系统方面好像不太专业,空手一样设备也没带, 图纸也没有,全凭二眼。 另外,电器设备(比如:热水器、洗碗机、煤气灶)等的使用一定要当场问清楚。 以上主要点仅供参考。 本人从事建筑工程设计。 |
|
相关新闻 | |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1 | 楼花危险:这些大型公寓楼十分困难!加央行 |
2 | 中国电动汽车低至1.7万加元:为什么加人不 |
3 | 狂砍PR!加拿大移民大省“一刀切”,立即生 |
4 | 惨剧!33岁母亲和2个孩子坠入尼亚加拉瀑布 |
5 | 加拿大印度司机遭歧视,白人乘客2分钟强势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最新专稿 | 更多>> |
专栏作者 |
1 | 心宇 | 2 | 秋枫 | 3 | 上官天乙 |
4 | 荷莲耦园夏 | 5 | 郭歌华 | 6 | 温暖 |
7 | 木木 | 8 | 张酒阁 | 9 | 卡宾 |
10 | 罗文 | 11 | 英子 | 12 | 饶恕 |
热门专题 |
1 | BC省选 | 2 | 巴黎奥运 | 3 | 特鲁多 |
4 | 以哈战争 | 5 | 乌克兰战争 | 6 | 政府资讯 |
7 | 李克强猝逝 | 8 | 博励治 | 9 | 中加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