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家航空公司特惠机票
 温哥华港湾 > bcbay视频 > 正文
加拿大央行副行长放风 出重招压抑高通胀
(《港湾播报》20220326-1)

加拿大央行副行长放风 出重招压抑高通胀 下月中将加息0.5%

加拿大央行副行长科金斯基25日暗示称,央行可能会在4月中旬加息0.5%。科金斯基去年夏天加入央行管理委员会,这是她就职后的首次演讲。她表示央行准备采取有力行动以控制高通胀。与2017年和2018年的最后一次加息周期相比,加拿大家庭为应对利率上升做好了更好的准备。

 “我预计加息的速度和幅度,以及‘量化紧缩’的开始,将成为我们4月份做出决策时的积极部分。原因很简单:加拿大的通货膨胀率太高,劳动力市场吃紧,需求势头强劲。”量化紧缩是指央行缩减其持有的政府债券数量。

在此之前,加拿大央行行长麦克勒姆在3月初发表评论称,央行不排除加息0.5%的幅度,而不是通常的0.25%。这是自2000年5月以来从未发生过的事情。在将利率维持在接近零水平两年后,加拿大央行于3月初启动了货币紧缩政策周期。它将政策利率从0.25%上调至0.5%,并暗示即将进行更多加息。

经济学家和投资者预计央行将迅速采取行动,在2022年剩余的6个决策日期中,每一次都上调政策利率,使基准利率高于疫情前1.75%的水平。

加拿大央行正在应对失控的通胀,2月份的年通胀率达到5.7%,几乎是该银行2%通胀目标的3倍。同时由于俄乌战争而飚升的石油和农产品价格,给通胀带来了额外的上行压力。科金斯基称:“由于汽油和杂货等日常用品价格上涨最快,所有家庭都受到高通胀的影响,这对低收入的人来说尤其痛苦,因为他们倾向于将大部分收入花在这些物品上。”

持续的高通胀,迫使央行行长不得不摆脱了他们在疫情期间保持的宽鬆立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甚至采取更加突然的转变。

美联储自疫情爆发以来都是在压低政策利率,但上周却首次提高利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本周表示,美联储需要迅速采取收紧货币政策。市场目前预计美联储今年将加息几次,每次0.5个百分点。

目前加拿大民众对加息的前景喜忧参半。一方面,由于政府的慷慨补贴,加上防疫封锁导致民众的支出减少,加拿大人在过去2年中平均节省了大量资金。这可能有助于缓解每月利息支付增加的影响。

另一方面,大多数加拿大业主都有固定利率按揭贷款,这意味著他们在更新按揭贷款协议之前,不会看到每月还款额增加。与此同时,整体家庭债务高于疫情前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不断膨胀的房地产价格。科金斯基称之为“一个重要的国内脆弱性”。

 “高负债可能会放大利率上升的影响,也可能加剧未来衝击的影响。”每月偿还银行按揭付款,尤其是采用浮动利率的家庭,会面临每月更高的供款,最终被迫减少对其他商品和服务的消费。 “如果有大量的人口大幅放缓支出,可能会影响整个经济,例如增长放缓或失业率上升。房价下跌可能会加剧这些影响。”但总的来说,加拿大家庭现在的财务状况比2017年央行上一次加息周期开始时更好。

买最多的房,过最穷的日子?最不差房的华人,竟是加拿大最贫困的群体…

在当下加拿大房价不断飙高的时代,一套房子几乎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全部的资产;调查数据显示,华人是加拿大自有住房率最高的群体。但同样也是调查数据显示,华人还是全加拿大贫困率最高的群体,这是不是有些奇怪呢?

尽管持续的疫情严重冲击了加拿大的经济和就业市场,但得益于联邦政府及时出台的补助政策,令本国的贫困率非但没有飙高,反而持续下降。可从数字上来看,加拿大少数族裔的贫困率偏高,而华人群体的贫困率最高,达9.6%。

加拿大统计局数据显示,根据加拿大的“贫困”标准,2020年加拿大的总体贫困率为6.4%,低于2019年的10.3%,以及2015年的14.5%。可以说是大幅降低了。其中,儿童的贫困率为4.7%,比2019年的9.4%大幅下降,若同2015年相比,目前生活在贫困中的儿童已经大幅度减少了约78.2万。相对于儿童来说,老年人的贫困比例略低。2020年老年人的贫困率为3.1%,低于2019年的5.7%,同2015年相比,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年人减少了约187000人。

此外,这次统计还首次调查了可见少数族裔的贫困率,总体约为8%。相比之下,非可见少数群体的贫困率为5.8%。也就是说,少数族裔还是主要的贫困人群。而考虑到可见少数族裔的多样性,所以相关统计数据还专门进行了细分,并由此得出结论:加拿大三大可见少数群体的贫困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南亚加拿大人为7.5%;加拿大黑人为7.5%,而华裔加拿大人为9.6%,是所有族裔中最高的。

联邦家庭、儿童和社会发展部长古尔德表示,这份调查结果非常令人欣慰。2019年至2020年间,总体贫困率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从10.3%降至6.4%),意味着生活贫困的加拿大人减少了140多万,这表明政府在实现建设更具包容性和弹性的经济的目标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下一步将继续努力,让所有加拿大人都有真正公平的成功机会。

和上述调查相对应的是,另一份调查数据显示,85%的加拿大华裔人口拥有自己的住房,这一比例为全国最高。加拿大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人口的房屋所有率为73%;其中最低的黑人人口住房拥有率仅为48%;南亚人口住房拥有率为74%;老年人的房屋拥有率较高,为78%。但这份研究数据并没有分析,为什么黑人人口的住房拥有率在加拿大是最低的。

现在,两份调查数据都展示在大家眼前。两相对比,前面提到的奇怪的事儿就出现了——最不差房的华人,按说应该很富裕吧?但华人偏偏就是贫困比例最高的那群人,你说这是怎么回事呢?

温哥华港湾时评人士雨生认为,华裔的贫困率最高,只是税表上的统计结果,并不是真的就那么贫困。不少富裕的华裔移民从亚洲带来现金买房,而他们在加拿大所报的收入却是0,或者仅报一些微不足道的利息收入而已。以前有过报道,有华裔富豪投资移民,在加拿大住着上千万刀的豪宅,却因在加拿大境内没有收入,竟然有资格领取全额政府牛奶金,而且真去拿了……

加拿大联邦承诺再增拨20亿元 缓解各省手术及诊疗积压

加拿大联邦卫生部长杜克洛周五表示,联邦政府将承诺再拨款20亿元,帮助省医疗系统应对因新冠肺炎疫潮而导致的手术和诊疗积压案。此笔拨款是继去夏联邦增拨40亿医疗拨款后的新款项,预期为一次性增拨款,根据各省人口平均分配。

在疫潮期间,全国医院必须延后非紧急手术以接收紧急性的新冠肺炎病人。这导致数以百万计加拿大人的诊疗遭到延误。此前,国民欲动手术或进行诊断都需要等候相当一段时间。

安省医学会上月的一份报告指出,疫情仅在安省已导致2,100万次病人服务遭到延误,包括预防性手术、癌症筛查和诊断测试。报告也指出,因为疫情缘故,“本来可以及早诊断和治疗的病人现在来的更晚、病情更重”。各省和地区一直要求渥京增加医疗拨款,让省地可以落实更具持续性的改变。

魁省库务局长拉贝尔表示,联邦政府周五的宣布只是长期增加医疗拨款的第一步。沙省省长莫耶(Scott Moe)办公室也表示,这属一次性拨款,并不能取代或解决各省希望长期增加医疗拨款的要求。

杜克洛表示,希望以各省与渥京签署的託儿服务及房屋协议为例,在医疗拨款一事上亦比照办理。杜克洛提示出5个联邦与各省优先合作的领域:积压案和徵聘及留住现职人员,基本医疗服务,长期及家庭护理,心理健康和癖瘾,数位和虚拟护理。

加拿大医学协会主席史迈特医生表示,她同意杜克洛提出的5个优先合作领域。但她也表示,疫情暴露出全民医疗保健系统的漏洞,显示出该系统“无法满足人口变化的需要”,并令医生们“感到无助”。史迈特表示:“我们对各级政府的要求是:重建我们饱受摧残的医疗系统,并为疲惫不堪的劳动力提供支援,应该是一个共同的优先项目。”

报税注意:使用My Account应留意这些事

距离本年度报税截止日还有近一个月时间。联邦税务局(Canada Revenue Agency) 早前已更新“我的账户”(My Account)税户系统,国民在捉紧时间报税之余,使用新系统时亦要多加留神。

适逢报税季,CTV新闻台提醒国民,在使用更新后的“我的账户”系统时,应留意以下4大事项:第一,须登记电邮地址以备认证,为防诈骗,自今年2月7日起,税局要求所有“我的账户”系统用户登记电邮地址,以确保账户发生重要更改时,用户能收到通知。

第二,须进行多重验证。税局自去年秋季起,强制要求用户在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进行多重身份验证,对帐户进行二次安检。如从未启用多重验证,用户将在登入后收到系统提示,届时可选用电话号码或密码网格两种验证方式。

第三,系统界面已焕然一新。税局已推出测试版My Account Beta,为系统引入新用户界面。如欲试用测试版,可登入的帐户并点击“试用新的我的帐户测试版”。另外,如疫情福利等部分服务或未有在测试版上提供,用户在试用时须多加留意;如有需要,亦可随时切换至完整版系统。

第四,小心受骗,骗徒手法层出不穷,甚至会假冒税局职员致电受害人,或向其发送虚假电邮及短信。就此,税局已在其网站上向公众提供一份防骗指南,可让国民轻松识破骗徒。另外,如收到疑似来自税局的信息,可致电当局确认有关信息是否属实,亦可查看“我的账户”系统邮箱有否收件。





接下来播放
【粤语】华人竟是加拿大最贫困的群体?
残酷!史上最惨无人道的人体绝育实验
加拿大被逼增加军费开支 特鲁多含糊承诺
加拿大联邦推新牙科保健计划 哪些人受惠?
加拿大联邦政府又搞“乌龙” 7万居民面临延迟报税
美运输安全局、波音、GE参与东航空难调查
注意!加拿大也有两家航司运营波音737-800型客机
警惕!加拿大专家:欧美Omicron亚变体一周翻倍
【粤语】谭咏诗承任:两针没用!要戴口罩
温西豪宅被查抄! 警方围堵 多名华人疯逃 3人被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3. CyberMedia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