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可说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最佳土壤,也可以为年轻人进入社会作準备;而大学生不应只追求高分数,除读书以外,还须通过兼职、实习及课外活动等,充实自己,建立人际网络,为未来生活铺路。有主修非专业学科的大学生,担心毕业后求职优势不足,在学期间即早作部署,使毕业后申请工作无往而不利。
据烈治文教育局学务委员暨卫生局心理卫生顾问区泽光表示,通过兼职、实习工作和课外活动等途径,大学生可从中学会待人处世之道,瞭解各种职业技能,建立人际网络,为日后踏足社会作好準备。
为日后踏足社会作準备
3年前由香港移民大温的康妮(Connie),现为西门菲沙大学(SFU)理学院二年级生,她指本省大学跟香港的大学风格不同,这边更加要求学生独立处事,但同学间关係较疏离,新生想跟别人熟络,必须自己先多些採取主动。
康妮(中排左二)参加SFU大学生华贤社活动时,与干事合照
她说,香港的大学都会举办四天叁夜的迎新营,为新生介绍校园资讯,在迎新营后又定期聚会,学长也较为主动关心新生是否适应大学生活。但来到卑诗,SFU只有两天的迎新日营,完了各散东西,组员只上课时碰到过一两次面,因而新生欲扩阔社交圈,亟需多参加课外活动,且须更主动出击以掌握新资讯。
现在,康妮是校内华裔学生组织华贤社的学术服务总监,当该社每年举办大型模特儿比赛时,她又出任模特儿联络小组主管。她说,与近百个会内干事相处共事,个性各有不同,做事方式各异,需要互相磨合和妥协,很多干事现已成为康妮挚友。担任领袖时,她说学到既有主见又听取他人意见,还要多鼓励下属,发掘他们长处,再按能力分工。
课外活动是难得锻炼
区泽光就此指出,课外活动对大学生是个难得锻炼,可从中建立自信,学习与人相处之道、培养领导才能及组织力。他说,跟在社会上工作不同的是,学生能在模拟社会环境下学习,办活动时有更高自由度作尝试,也有更大犯错空间,得以从错误中学习。
大学生在离开校园之前,宜为踏足社会做好準备
另外,兰加拉学院(Langara College)社会学及人类学系主任普拉丝(Indira Prahst)表示,当她为学生写推荐信时,正因为有这些课外活动,才能凸显学生对回馈社会的投入和热诚,因此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绝对有利。
而区泽光分析大学生打兼职工的做法时表示,学生毕业时,所得只有课本知识和学歷,如果欠缺实际职业技能(Employable Skills),找工作较吃亏。他说,很多卑诗理工学院(BCIT)毕业生求职往往较大学生吃香,主要分别是,前者有足够职业技能。他说通过兼职和实习,大学生还学懂办公室礼仪及如何与同事建立良好关係等,这都不一定可倚靠书本知识学懂。
从实习中认识公司员工
普拉丝又指出,除职业技能之外,从工作中建立人际网络也重要。她说,本地招聘活动重视个人关係,很多僱主都是先认识了僱员才选择聘用的。她说以实习工作为例,学生可从中认识一家公司的员工和业内人士,如果表现佳可留下良好印象。她透露,不少参加实习工作后的学生,毕业后都获公司正式聘用,不然也可通过前僱主或上司转介,找到工作的机会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