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省人均医疗资源全国第一 看病为什么还难? | ||
www.bcbay.com | 2024-02-21 00:43:53 温房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加拿大最被人诟病的除了房屋可负担性之外,无疑就是医疗:去急诊室等个几小时、甚至十几小时是家常便饭,一些手术排期更是要排到几个月后甚至一年后。 人均医疗资源太少,被认为是“罪魁祸首”,但其实各个省份之间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CBC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BC省的人均医疗资源,竟然是全国第一: 在BC省,每10万人拥有的医生数量是270人,全国平均值是247人;同为大省的安大略只有234人、魁北克262人、阿尔伯塔是244人。
事实正好相反:在1976年,BC省每10万人只有162名医生,只是现在的60%左右。可是当年看病远不像现在这样让人焦虑,所以为什么医生多了,看病反而难了?一个新的解释,有些语出惊人: 生活压力,竟然才是看病难的罪魁祸首? 这份报告的制作者是加拿大慈善机构Generation Squeeze,作者Paul Kershaw博士表示:“医生人数增多不是灵丹妙药,改善医疗方式、培养保健意识才是。” Paul Kershaw博士的观点,某种程度上和中医追求的“调理”比较相似:“人们不应该到了必须要去看病的时候才去看病,在日常就要学会保养身体、学会降低身心压力。” “与其求助医生,不如当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Kershaw博士表示。那为什么看病变难了?道理很简单,这几十年间,加拿大人的生活压力陡增,负担能力一年不如一年。有时不是不想养生,是没时间。 “当你无法买得起房时、当你无力偿还房贷时、当你的孩子找不到托儿所时,这都会让你不得不费尽心力,不得不把一些度假的时间用来加班,那自然会更容易生病。” 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各种病毒横行,外加生活压力陡然增大,加拿大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出现下滑,那更多的病人涌入医院是非常正常的。就算医生数量多了100%,说不定看病的人多了150%。 这个观点看起来比较浅显,但仔细想想又确实是这么一回事:现在的加拿大人,面临的各类病毒比以往更甚、面临的过劳状况也比以往更频繁,突发疾病屡有发生。 为什么BC省看病这么难,哪怕BC省医生最多?答案也很明了了:BC省的房价最高,生活压力最大…… 一味增加医疗保健预算,并不妥当 在Paul Kershaw博士看来,就算因为生活压力导致更多人生病,如果其他方面的预算能跟上医疗保健预算,至少不会出现在急诊室无尽等待的状况。 有一种说法是医生们为了保持自己的高工资,刻意“阻止”更多的医生进入医院、阻止医院的扩容,这也许是重要原因,但Paul Kershaw认为根本原因是各级政府的“缓解生活压力、降低患病风险”相关预算。不够。 过去几十年,各级政府每年的预算案中,几乎都把增加医疗保健支出作为重中之重,殊不知真正让人患病的住房压力等问题被忽视。 直到近几年,住房危机已经引爆全国时,各级政府才反应过来,开始强调提高预算投入到可负担住房中,但为时已晚。如果当时能做好平衡,能协同发展,何至于此? “解决负担能力不只是一个钱包问题,更是一个健康问题,而各大媒体、专家都很少谈论这个”,Paul Kershaw坦言。 另外一点是:老龄化,更多的老年人涌入医院看病。试想一下,年轻人因为生活压力频频去医院,老年人的数量又急速增加,也去医院,医院能不拥挤吗? BC省医生协会前主席Joshua Greggain博士表示:“我们正在探索一条改善医疗环境的道路,但不够快,未来三四十年可能才会有明显改观。” 生活压力,会引发多种疾病 生活压力真的会让去医院的人数陡然增加吗?世界著名的Gleneagles医疗机构认为,这是显而易见的,至少这几种疾病和生活压力息息相关: 心脏病:高压环境中,心率加快、呼吸加快、肌肉紧张,肾上腺素飙升; 高血压:压力过大时,身体会分泌大量荷尔蒙,导致心跳加快、血管变窄。这会导致血压暂时飙升; 肠易激综合症:一种影响大肠的常见慢性疾病,会引起抽筋、疼痛、腹胀、腹泻或便秘。发作可由多种不同因素引起,许多患者发现压力是其中之一。 紧张性头痛:长期处在压力环境中,让头部、颈部钝痛,头就像被夹住一样; 肥胖症:受压力的人们往往会寻求“舒心食物”,他们沉浸在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中,试图使自己感觉更好。当压力增加时,过度进食的习惯增加了一个人发展为肥胖症的风险。 睡眠功能障碍:持续的压力因素,如工作问题、家庭困难、亲人之死和重大疾病,都可能导致慢性失眠。 感冒:压力可以改变免疫系统,并导致免疫系统抵御感染的能力发生变化。免疫系统的变化也可能导致与炎症相关的化合物的释放。这些变化增加了患感冒的风险。 所以,不要小看了压力对你健康的影响。可问题是:如果真的身背高利率贷款、如果真的身陷租金过高无力负担的窘境,该如何释压?专家也给不出答案…… 不幸的是,BC省仍然会长期成为加拿大“压力第一”省,再多的医生人数,也解决不了顽疾,除非可负担程度能出现明显改善。 |
|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1 | 楼花危险:这些大型公寓楼十分困难!加央行 |
2 | 中国电动汽车低至1.7万加元:为什么加人不 |
3 | 狂砍PR!加拿大移民大省“一刀切”,立即生 |
4 | 恐判15年!中国留学生非法投出美国大选关键 |
5 | 加拿大印度司机遭歧视,白人乘客2分钟强势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最新专稿 | 更多>> |
专栏作者 |
1 | 心宇 | 2 | 秋枫 | 3 | 上官天乙 |
4 | 荷莲耦园夏 | 5 | 郭歌华 | 6 | 温暖 |
7 | 木木 | 8 | 张酒阁 | 9 | 卡宾 |
10 | 罗文 | 11 | 英子 | 12 | 饶恕 |
热门专题 |
1 | BC省选 | 2 | 巴黎奥运 | 3 | 特鲁多 |
4 | 以哈战争 | 5 | 乌克兰战争 | 6 | 政府资讯 |
7 | 李克强猝逝 | 8 | 博励治 | 9 | 中加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