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港湾(BCbay.com)综合报道:扎克伯格和妻子这刚宣布捐钱,后一秒中指责谩骂小夫妻俩心机避税的言论立马显现,各家评论看似头头是道。这不光来自于活跃在微博不明所以的民众之口,或国内主流媒体;美国财富网(FORTUNE)也用“转了一个小弯”(Twist)形容此次裸捐;加拿大环球邮报更阐述6点直指小扎涉嫌避税。
传统慈善组织VS 慈善公司
针对扎克伯格选择将捐款放入自主建立的LLC(有限责任公司)构架的公司法人慈善公司,而非传统意义上的非盈利慈善机构,有人认为是伪慈善真圈钱。那么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呢?根基于LLC的慈善公司可以参与政治筹款、募集天使投资、同时进行对营利或非盈利集团的投资行为,更重要的是该构架允许操控者在第一时间完成决策转换。这一些是传统慈善组织无法做到的。另外,小扎将全权控制450亿美元的走向,明确资金流向,确保投资效益最大化,进行二次投资。
企业和慈善结合的模式更为灵活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慈善机构既然非盈利,那么势必不能投资营利公司,因为一旦不小心赚了钱,不就摘了自己头上这顶“非盈利”的帽子。“陈-扎克伯格计划”(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是一家“有限责任公司”,并非非盈利基金会。换句话说,盈利公司是要赚钱的。
Omidyar Network前法律总顾问威尔·菲兹帕特里克(Will Fitzpatrick)表示,基金会“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慈善模式,但不是唯一方式”。而借助商业模式来达到慈善目的也是硅谷新兴的慈善模式。
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等建立的慈善基金会,一般支持的是非盈利组织,他们每年需要捐出至少5%的资产。而扎克伯格就不会面临这种限制。有限责任公司结构还使得扎克伯格夫妇不必在受约束的时间段抛售股票,从而能够让他们更为灵活地决定持有股票的时间。而传统基金会模式则会面临这种限制。
扎克伯格表示,在“可预见的未来”,他将继续保持对Facebook的控股权益。即便扎克伯格未来三年出售股票,它也预计不会影响Facebook的股价,因为市场早已知道了扎克伯格出售股票的目的,而且这部分股票在该公司3000亿美元市值和每日交易量中的占比很小。
不是铁公鸡,而是有目的地做慈善
说到扎克伯格钱必经手,也源于他早年失败的捐款经历。2010年,扎克伯格曾向新泽西州纽瓦克市的公立学校捐款1亿美元,但批评者认为扎克伯格的这一努力并未惠及社区。扎克伯格原本想通过捐款对纽瓦克市运营低下的公立学校进行改革,但最终结果是将数千名学生迁至新学校,并裁减了教师和支持员工。因此如今亲自掌管金库,加强和各部门沟通,落实改革,弄明白搞清楚自己赚的钱捐得钱到底用哪了再合理不过。
况且,小扎和妻子在慈善方面的意向已经非常明确,在公开信中也清晰阐述:我们必须参与到政策的辩论中,让计划得到充分的争议、讨论。传统慈善组织一旦匀出政治献金,就必须要公开捐赠对象,限制颇多。而LLC则有随意捐款无人过问的优势。小扎脑袋很清楚,在不知道未来时事走向的情况下,绝对不会跳进陷阱里去,也因此没有构建传统慈善组织。还有,说到缴税,传统慈善组织,例如盖茨创建的非盈利基金会不需要纳税,而扎克伯格则需要为慈善公司赚到的每一分钱纳税。当然,作为公司,一定有许许多多规避部分税法的方式,但这是每个生意人在意和争取的部分。不止扎克伯格,相信其他富豪也有一套方法。小扎能否将合理规避掉的部分用到所承诺的医疗、教育上则是社区应该关心和监督的问题。